比亚迪海豹06EV(图片|配置|询价)已经上市了,全系共三款车型,分别是2025款 470KM 尊荣型(低配)、545KM 尊享型(中配)、545KM 旗舰型(高配),价格区间为10.98~12.98万。
(配图为高配-545KM 旗舰型)

外观方面,整车以运动活泼为主,前机舱两侧的隆起筋线,看着有肌肉力量感。大灯造型修长,看着十分犀利,内部配有双L型日间行车灯。
前杠采用内凹式设计风格,两侧配有进风扰流槽,起到梳理气流作用,还能为刹车系统物理降温。
侧面采用现在流行的大溜背式设计,车门底部配有前细后宽的黑色装饰线条,配合车身前低后高的姿态,给人一种向前俯冲的视觉效果。
车身尾部配有贯穿式尾灯,两侧光源为双L型设计,与前大灯内部造型相互呼应。由于是纯电动车型,车尾底部没有排气管,用两块银色饰板装饰,为车身增添了运动元素。
三款车的车身尺寸都是一样的,长宽高分别为4720毫米、1880毫米、1495毫米,轴距2820毫米。
三款车的轮胎宽度都是225毫米,但轮毂尺寸有差异,低配和中配为17英寸,高配为18英寸。225毫米宽的轮胎,对于这个中低端级别的轿车来说刚好够用。
(低/中配-17英寸轮毂)
(高配18英寸轮毂)
(轮胎宽度225毫米)
进入到前排,中控台采用标准的T字型设计,低/中配,配有12.8英寸中控屏,高配为15.6英寸中控屏。全系标配了卫星导航系统、导航路况信息显示、百度地图、道路救援呼叫、蓝牙车载电话、车联网、5G网络、OTA升级、语音识别控制系统、语音分区域唤醒识别功能、连续性语音识别、可见即可说、Wi-Fi热点等等。
用手指点击或滑动菜单,车机运行速度快,没有卡顿现象。
全系标配了8.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,表盘尺寸虽然不算大,但显示的行车信息比较全面,功能布局也比较简洁,色彩柔和不刺眼,便于驾驶员读取行车信息。
驾驶位这边的方向盘,融入了仿生学,两端轮廓像似海豹鳍足,底部像似海豹的尾翼。
车内做工用料属于中等水平,肢体接触到的地方都不是硬邦邦的塑料。
副驾驶的对面,配备了黑色亮面饰板,如果把亮面饰板换成储物盒或者显示屏,实用性会更好。
全系标配了仿皮材质的运动风格座椅、主驾驶电动调节、后排比例放倒、自动空调、后排出风口、双区空调、车内PM2.5过滤装置等。
中/高配车型,配有副驾驶电动调节、后排中央扶手、后排水杯架等。高配前排有加热通风功能、主驾驶记忆功能、冷暖冰箱。
笔者身高1.75米,坐进前排调整好合适的坐姿,头部空间一拳半,坐进后排,前排座椅位置不动,后排头部空间一拳半,腿部空间将近三拳,乘坐空间较为宽敞。
海豹06EV前面配备了65升的行李舱,买一些味道大的食物可以放在前行李舱,例如海鲜、大葱之类的,能防止味道进入车内。
后备厢容积是423升,能装下三个20英寸的行李箱和两个中号双肩背包,如果想装载大件物品,还可以把后排座椅放倒,新车装载能力还是不错的。
掀开后备厢底部盖板,里面有两个储物空间,可以放一些不常用的随车用品,比如折叠雨伞、玻璃水,雨刮器等等。
动力方面,低配车型配备了110千瓦的电动机,总马力为150Ps,总扭矩为220牛·米,0~50公里加速时间是4.1秒。
(2025款 470KM 尊荣型,低配)
中配和高配动力相同,配备了160千瓦的电动机,总马力为218Ps,总扭矩为330牛·米,0~50公里加速时间是3.1秒。
低配车型电池容量为46.08千瓦时,纯电续航里程470公里,中/高配车型为56.64千瓦时,纯电续航里程545公里。
全系标配快速充电接口,充电时间为0.4小时。低配慢充时间7.6小时,中/高配慢充时间9.4小时。
辅助操控配置方面,全系标配前后驻车雷达、窄路辅助、360度全景影像、全速自适应巡航、自动变道辅助、匝道自动驶入/驶出、高速路段导航辅助驾驶、L2级辅助驾驶、自动泊车入位、自动代客泊车等。
主动安全配置全,全系标配车道偏离预警、前方碰撞预警、后方碰撞预警、倒车车侧预警、DOW开门预警、前方交通穿行预警、前方交通穿行制动、主动刹车等。
被动安全配置,低配有6个安全气囊,中/高配比低配多了前排中央安全气囊。
选车方面,如果购车预算不足,或者大部分用车场景均在市区,可以考虑低配车型,2025款 470KM 尊荣型,指导价:10.98万。该车全系标配的安全配置和辅助驾驶配置比较齐全,满足日常所需没有问题,工信部给出的纯电续航里程是470公里,如果每天通勤跑47公里,充满电大约可行驶7-9天,续航里程也够用。
如果经常跑长途,跑高速,可以选高配车型,2025款 545KM 旗舰型,指导价:12.98万。这款车虽然比低配贵2万,比中配贵1万,但它的配置更丰富了,配有前排加热通风功能,内后视镜防眩目,云辇-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;可以根据路况不同,自动调节悬挂软硬,提升行车舒适性和稳定性,还配备了HUD抬头显示;跑长途眼睛直视前方就能看到行车信息,又安全又方便。
以上是笔者给出的选买意见,仅供参考,最终选择哪款,还要根据车友们购车预算,以及配置方面的喜好,还有用车场景来决定。